[醫療][ACSM] 腦中風族群復健及運動處方

當大腦的一個區域阻塞造成血液無法通過(腦血管意外,CVA或中風),腦部功能會快速下降,並導致神經細胞死亡。這可能會導致運動功能,感覺,情緒及認知的障礙,嚴重程度會因病灶大小及部位還有側枝循環的有無而有不同。病因最常見的為缺血性中風(佔87%可能是血栓形成或栓塞)或出血性中風。台灣於2005年衛生署所公布的十大死因中,腦血管疾病為第三位,2005年時的年齡標準化發生率約為3/1000。
中風後一般會有長達3-6個月的物理治療和職能治療介入,以改善或恢復功能性的移動,平衡能力,並返回日常生活。美國心臟協會/美國中風協會建議中風患者在各個恢復階段要參與身體活動和鍛練,尤其這些個案會有明顯的體能下降,情緒障礙,造成不動的生活型態。雖然運動處會因病人的情況作調整,但運動訓練是可以提高中風患者的運動能力(峰值攝氧量上升10%-20%),也能改善日常生活品質及預防再次中風。
比起健康族群,這些中風患者的在固定的次最大區間(把他想成是一般輕量的活動)時攝氧量會上升,但在峰值運動強度時攝氧量會下降。在運動的測試過程中,心律變時不全及早發性疲勞也是常見的。
註: 腦中風簡介與復健

[運動測試]
1. 運動測試的方式應修正成能容許病患的身體失能(如偏癱)。
2. 腳踏車的方式建議每分鐘增加5-10W,或是每階段增加20W。如果病人有平衡上的問題會建議用雙向半坐臥式踏步機,如果有其他問題,也可以改變踏板、座位、增加背靠或是臂架
3. 如果要用跑步機訓練,病人必須要有足夠的平衡能力,阻力的增加大約每2-3分鐘增加0.5-2METs。

[運動處方原則]
因為多數患中風的病人皆是老人,許多人會合併其他心血管病、關節炎與代謝疾病,這些合併症的治療用藥也要詳實紀錄,應該要注意這些藥物對運動的反應。這些中風病患的目標主要的是恢復病人重返日常生活能力,且串聯著有氧運動,神經肌肉運動和肌力訓練,以進一步改善功能,促進次級預防與提高身體素質。

[特別注意]
1. 作阻力訓練時要避免努責(Valsalva)效應,以避免血壓過度升高。
2. 跑步機應從低速(1.2公里/小時)開始,並提供線束安全裝置,如果必要的話,卸除部分的體重行走。
3. 特別要注意病患的情緒問題及運動動機,同時早發性的局部或全身疲勞是非常常見的,在設定增加運動強度的時要特別注意。

[第11版增修內容]
[其他注意事項]

全面的中風照護牽涉情緒問題,例如情緒,動機,沮喪和困惑。正確處理情緒問題可以有利地影響個體如何進行,堅持和響應規定的訓練方案。能最大程度減少負面影響的策略包括密切監督,建立獨立前的個體化指導,家庭成員的參與,重複性指導以及替代的教學方法。此外,降低腦中風的危險因子是必不可少的。
●僅在患者身體穩定後才可開始運動治療。
●早期發作的局部肌肉和全身疲勞很常見,在設定運動強度和進展時應予以考慮。

[復職訓練]
對於希望返回以前的職業的個體,訓練計劃應考慮使用的肌肉組織和執行所需職業任務所需的工作量。與廣泛的職業任務相關的MET程度表已經發布,可以用來估計所需的工作量。可以將有針對性的訓練同時用於有氧訓練和阻力訓練,以期為個人提供恢復其先前職業所需的力量和耐力。運動訓練可提高進行體育訓練的能力,增強的自我效能感以及中風後恢復工作的更高的慾望和舒適度。

[中風者復職運動處方]
評估個人的工作需求和環境
■工作性質。
■工作中使用的肌肉群。
■工作需求主要涉及肌肉力量和耐力。
■工作中進行的主要動作。
■高代謝需求時期與低代謝需求時期的周期化。
■環境因素,包括溫度,濕度和海拔。

復職運動處方
■強調使用工作會參與到的肌肉群作訓練。
■如果可能,請模仿工作過程中使用的動作模式去訓練。
■阻力與有氧訓練都要平衡。
■如果在工作中發生環境壓力,請教育個體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並且在可能的情況下,在進行類似於工作任務的活動時,將其置於相似的環境條件下。
■如果可能,請監視個體對模擬工作環境的生理反應。

註: 第11版的阻力訓練次數改成8-15反覆

ref:
-ACSM 10ed
-ACSM 11ed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