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ACSM] 心臟移植後族群復健及運動處方

對於末期心衰竭且預期一年存活率較低的個案,同時標準藥物治療又沒有辦法控制症狀時,心臟移植手術可能是個選擇。全世界每年約4000個換心個案,3年存活率大約75%-81%(有作年齡校正)。手術後的有氧和阻力訓練是被強烈建議的,他可以提高運動能力和生活品質、幫助恢復骨質密度、反轉肌少症,並協助修正了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如肥胖,高血壓和葡萄糖耐受不良。

一般來說,運動能力在2-6個月的運動訓練之後大約可以提高15-30%(以VO2peak測量),可能是改善了心律變時不全(Chronotropic incompetence)及周邊效應(骨骼肌的氧化能力上升)。同時阻力訓練也能增加肌肉力量及耐力。再者心臟移植後要注意許多併發症的風險,包括心臟移植血管病變(cardiac allograft vasculopathy)、移植物失敗(graft failure)、癌症、高血脂症、高血壓、和糖尿病。

心臟移植後的心臟是處於一個去神經(去中樞化)的狀況,也因此要了解其對運動的反應來調整運動方案及運動測試。雖然在移植之後一年左右可能會有心臟的神經再支配使得自主功能部分回復,在缺乏直接的心臟交感神經傳出時,峰值心輸出量大約降低20%-35%。如果在手術之前,就有骨骼肌和周邊的異常(血管內皮功能障礙),在手術後並不會因此而被校正,也因此相比於年齡相同的健康個體,運動能力會降低。

休息心跳往往會升高,面臨突然而來的運動時,心跳反應與峰值心跳都會下降,且因為缺乏副交感神經的支配,運動後的心跳恢復也會延緩。休息血壓也會偏高,對運動反應也會減弱。也因此在作運動測試時會用更保守更漸進的方式,跑步機可以用Modified Naughton,腳踏車可以用RAMP 10-15W。測試中止的適應症跟心血管疾病一樣,除了心臟移植後不會心絞痛以外。


↑心臟移植後族群FIIT總結

由於心臟去神經的關係,運動強度不建議用心跳數來決定。因為使用免疫抑制劑的原因,全身各肌群的阻力訓練是必要的。免疫抑制劑為了預防排斥的同時,會造成骨質流失、高血壓及糖尿病等等,有氧與阻力訓練可調控這些伴隨而來的問題。心臟移植後的患者接受高強度間歇訓練時,強度設定為VO2peak的90%或HRpeak的>91%。涉及上肢的活動度及運動由於正中胸骨切開的關係,應限制至少12週。

ref: ACSM 10ed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