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肥大是反覆進行阻力運動後可能獲得的主要結果之一,儘管健美運動員會特別針對特定區域的肥大,但在所有肌肉區域中,肌肉的生長都不會以相同的幅度發生,而與訓練狀態(即訓練或未訓練)無關。改變運動方式似乎是增強整體肌肉的有效策略。小腿三頭肌是由比目魚肌和腓腸肌外側與內側頭組成。比目魚肌是單關節足底屈肌,腓腸肌是跨越膝蓋和腳踝的多關節肌肉。如果腳的位置變化可以引起小腿三頭肌的特定部位肥大,則進行不同的訓練可能有助於其發展。這對於腓腸肌可能尤其重要,因為它被認為對肌肥大刺激很難做出反應。屈膝運動進行蹠屈曲可能會導致比目魚肌肥大,但腳的位置似乎會影響腓腸肌的徵召。這一直以來在健身房都只是Bro science,因此JSCR在2020年8月時發表了一篇文章探討這個問題。
而且考慮到急性肌肉活化和肌肉肥大之間的巨大差距,需要進行長期的實驗研究來確定腳的位置是否影響訓練引起的腓腸肌生長的影響。因此,此研究比較當腳朝外(FPO),腳朝內(FPI)或腳朝前(FPF)進行小腿抬起運動時腓腸肌厚度(MT)的變化,時間長度為9周。最後找了22名年輕男性,每週進行3次全身阻力訓練計劃,持續9週,其中小腿特定的運動有所不同。小腿抬高運動是在裝有銷的坐式腿部推舉機上以單側進行,在1-3週時,每次訓練一共3組,每組20-25次重複,每組4-9週時加到4組。根據腳的位置,將每位受試者的腿隨機分配為3組中的1組:FPO,FPI和FPF。用超音波進行測量以評估內側和外側腓腸肌頭部肌肉厚度的變化。
訓練期後,觀察到腓腸肌頭部內側(FPO=8.4%,FPI=3.8%和FPF=5.8%)和外側(FPO=5.5%,FPI=9.1%和FPF=6.4%)的肌肉厚度均增加,並且在腳朝外(FPO)和腳朝內(FPI)的條件之間觀察到增加幅度的顯著差異(p<0.05)。
結論就是:
年輕成年男性在小腿訓練9週後,腓腸肌可選擇性獲得頭部特異性肌肉肥大。
腳朝外增強腓腸肌內側頭;腳朝內增強腓腸肌外側頭。
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