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歇性斷食(Intermittent fasting;IF)是一種間歇性進食的通稱,例如一個期間內進行循環的斷食及進食。目前比較有名的是: 全天斷食法和限時進食法。
全天斷食法是指斷食一整天,目前比較常被使用的是隔日斷食法(Alternative day fasting),意思就是不吃東西24小時後接著正常一天,然後循環下去。也有人作改良試的隔日斷食(Modified Fasting Regimens),他允許在斷食日吃20-25%的熱量;另一種是5:2飲食,其定義為每週兩個非連續天斷食。而限時進食法(Time restrict feeding;TRF),意思就是每天只在某個時段完吃東西,最常見的就是一堆人推崇的斷食16小時,在8小時內把一天的營養素及熱量吃完。
這陣子斷食議題又被拿出來討論,看了幾篇文章,找了ARN在2017年的一篇回顧 (這期刊IF快9分超高的),其文章最後有一段總結:
1. 對囓齒動物和其他夜行性哺乳動物的研究支持間歇性斷食和限制食物的假設,但是對人類來講這證據還不足夠,就算是限時進食法(就是與正常晝夜節律對齊的飲食模式)在體重控制及代謝指標上有正向影響。
2. 目前的證據顯示間歇性斷食方案在健康、正常體重、超重或肥胖成人中對身體或精神情緒方面無害。
3. 似乎幾乎任何間歇性斷食方案都會導致一些體重減輕。在這篇回顧所納入的16篇文章中,有11篇有統計學上顯著的體重減輕。
4. 隔日斷食可以使體重減輕,以及血糖和胰島素濃度的降低。但這種斷食方案可能不實用,因為它會在斷食日導致強烈飢餓。整體而言所導致的胰島素濃度降低,脂質改善或發炎因子減少的證據目前還是很有限且前後不一致。
5. 隔日斷食方案與連續熱量限制的減肥計劃相比,研究未證明在體重減輕這部分有比較好的結果。
6. 有關各種形式的宗教禁食的大量觀察性研究,其中大多數表示這些方式會導致短暫的體重減輕,在其他生物指標則有不一的影響。
7. 關於間歇性斷食對其他如飲食,睡眠和身體活動的影響目前缺乏研究證據。
8. 對於間歇性斷食與疾病控制的臨床結果,目前研究證據也非常有限(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或其他慢性疾病)。
就筆者自己親身試過,在間歇斷食到最後會整個精神渙散,畢竟不是每個人都不用工作,而且有文章指出間歇斷食一陣子的人回到本來飲食之後,復胖機率非常高。也有文章認為大部分受試者都是收年輕健康男性,所以對於特殊族群,例如女性、預計懷孕或已懷孕、有共病症的老人等等,證據有限且利弊需要更審慎評估是否會造成其他影響。總之飲食跟運動一樣,還是要能長久持之以恆才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