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 菁英排球選手的扣球揮臂分析

室內排球於 1964 年被引入奧運會,並經歷了幾次重大的規則變化,例如計分系統從發球權系統變為落地得分系統,以及引入了自由球員。 這影響了比賽戰術和球員的專業化,例如,取決於比賽位置。 比賽的發展導致女性和男性的進攻球員(攔中、邊線擊球手及舉對)與非進攻球員(舉球員和自由球員)之間存在人體測量學差異。比賽最重要的技術部分之一是攻擊,它被確定為主要表現指標,是非常重視上臂運動的發展。起跳之後,扣球技術被細分為揚起、揮臂階段、加速階段和後續階段。雖然在加速階段和後續階段幾乎沒有個體差異,但揚起和揮臂階段應用了不同的技術。早在 1986 年就描述了攻擊期間的五種不同類型的手臂擺動技術,然而,很少有人對這些技術給予科學關注。 幾十年後分析了不同手臂擺動技術的運動學。 根據他們在傳統技術中對肱骨不利運動範圍和軌跡的實驗發現,他們假設替代技術對肩關節的危害可能較小。 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室內排球中的肩部損傷與其他過頭運動一樣非常普遍(佔所有過度使用損傷的 16-19%),因為每年有超過 40000 次攻擊。 患有慢性肩痛的運動員會因旋轉肌腱病變、肩關節不穩、肩胛骨運動障礙、二頭肌病變、SLAP(上肩盂唇前後撕裂)損傷和 GIRD(盂肱內旋缺陷)等肩部疾病而出現夾擊症狀。 室內排球在不同比賽位置方面的高度專業化可能會導致重複使用有害動作,例如由於特定運動條件(例如,對於快攻)而導致的擺臂技術。 此外,肩部受傷可能是性別特異性的。 儘管數據很少,但有一些跡象表示在沙灘排球中,女性運動員比男性運動員更容易出現肩部問題,沙灘排球採用與室內排球相同的擺臂技術。報告稱與男性相比,女性的肩部手術更多(13.3% 對 9.3%),肩部功能(力量和柔軟度)更差。 這可能與扣球攻擊時擺臂技術分佈的性別差異有關,在職業沙灘排球中觀察到這種差異,只有女性沙灘排球運動員使用所謂的Straight或 Snap 技術,而只有男性使用 Circular 技術。 然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關於精英室內排球揮臂技術分佈的數據。 兩性之間以及室內排球和沙灘排球之間已經報導了跳躍技術的生物力學差異,因此也可以預期手臂擺動技術有差。總而言之,與性別、比賽位置、計分系統和運動類型(室內排球與沙灘排球)相關的差異的存在可能代表特定群體肩部受傷的風險更大。

↑五種扣球揮臂的方式

[結果]
對來自 10 屆奧運會 (1984-2021) 的 167 名(男 = 82;女 = 85)運動員的擺臂技術進行了分類。分析表示專家的兩個觀察結果之間完全一致(κ = 1.000,p < 0.001)。 此外手臂擺動分類完全一致 (κ = 1.000, p < 0.001)。合併來自男性和女性選手的數據,Circular (39.5%) 是最常見的技術,其次是 Snap (25.7%)。 選手應用 BA-low 技術有 21.0%,BA-high 和 Straight 分別有 9.6% 和 4.2%(見表 2)。 與平均分佈相比,這種分佈有顯著差異 (χ²(4) = 64.59,p < 0.001)。 檢驗證實沒有手臂擺動技術的分佈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p = 0.88,Cramer’s V = 0.09,影響小)。男性最常用的技術是 Circular (40.2%),其次是 Snap (28.0%) 和 BA-low (20.7%)。 頻率最低的手臂擺動技術是 BA-high (7.3%) 和 Straight (3.7%)。 這種分佈與等分佈 (p < 0.01) 相比有顯著差異,並且 BA-high 和 Straight 的使用頻率明顯低於其他三種技術 (p < 0.01),(見表 2)。對於女性,最常見的手臂擺動技術是 Circular (38.8%) 和 Snap (25.7%),其次是 BA-low (21.2%)、BA-high (11.8%) 和 Straight (4.7%)。 與 Snap、BA-low 和 Circular 相比,Straight 技術的使用頻率明顯較低 (p < 0.01),而 BA-high 技術的使用頻率 (p < 0.01) 明顯低於 Circular 技術 ( 見表 2)。 比賽位置(p = 0.71,Cramer’s V = 0.13,影響很小,圖 2)和計分系統(p = 0.85,Cramer’s V = 0.09,影響很小,圖 3)在分佈中沒有影響擺臂技巧。此外室內排球的擺臂技術分佈與沙灘排球有顯著差異(p < 0.001,圖 4)。
 
[討論]
儘管早在 1976 年就提到了不同的擺臂技術,但目前的研究是精英室內排球中擺臂技術的首次定量研究。此文觀察了男性和女性的所有五種主要技術。觀察到的技術的頻率在兩性中分佈不均,並且排球扣球揮臂技術在男性和女性之間沒有差異。 Straight 技術使用最少, Circular 技術最受歡迎,其次是 Snap。 此外,技術的分佈在不同的比賽位置或計分系統中沒有差異,但觀察到的室內排球擺臂技術與沙灘排球的擺臂技術不同。
 
大量使用 Circular 和 Snap 技術 (65.2%) 的一個原因可能是它們在手臂和球速方面的理論優勢。與傳統的揮臂技術相比,觀察到替代技術( Circular 和 Snap 技術)的手部速度和球速更高 (+ 5%)。還提到了女性球員樣本中扣球技術的巨大差異,這阻礙了上半身運動學與球速之間的明確關係。 一般來說,球速是室內排球的一個重要因素,它可以增加對方攔網和防守球員的難度。 從生物力學的角度來看,Circular 技術是一種連續運動,手臂運動方向從後向前連續變化(見圖 1)。 所有其他技術包括在手臂再次向前揮出之前,在揮臂階段結束時會有停滯。 代表Circular可以減少手臂擺動運動的時間,這應該在未來的研究中進行測量。 Circular技術中手臂的連續移動也可能使阻擋和防守球員更難預測進攻方向。 在 Snap 技術中,與其他技術(參見圖 1)相比,肘關節的更大彎曲減少了手臂到肩關節的慣性力矩,因此將允許更高的角速度,從而更快地擺動手臂。
*謝謝CKH戡誤:>
 
除了 Circular技術之外,在所有的揮臂階段結束時方向的改變都涉及高減速和加速,因此肩關節中的應力很大。 結合由於較大的肩部屈曲和肩部外展角度導致的不利運動學,這可能會由於多個結構的夾擊而導致肩部問題。此外,在 Circular 和 Snap 技術中,肩部以 90° 或更小的外展和中性或內旋開始運動,而傳統技術則具有 > 90° 的外展和外旋,這可能導致內部撞擊,長期以來一直與投擲者的肩膀聯繫在一起。 這是由於肩袖的後側和後上關節盂之間的重複接觸而發生的,這在肩部的外展和外旋中觀察到。因此建議,與傳統技術(直線、BA-high、BA-low)相比,替代手臂擺動技術(Circular 和 Snap)有可能減少肩部過度使用傷害。也報告了盂肱內旋缺陷,主導肩的外旋增加(雖然不太明顯)會伴隨著排球運動員的肌肉失衡。 根據他們的發現,他們建議加強肩部外旋肌和核心強化、伸展和關節活動,並教授適當的扣球和發球技術,包括替代的擺臂技術。
 
所有五種揮臂擺動技術都可以在不同的進攻位置(攔中、邊線攻擊和舉對)中觀察到,並且它們的分佈沒有差異。 這是令人驚訝的,因為扣球的條件在不同位置之間相當不同,尤其是攔中必須快速行動,因為與其他人相比,來自二傳手的球軌跡非常短(1-2 米),跟其他位置比起來(3-5 米)。 儘管沒有顯著差異,但我們觀察到中等效應大小 (Cramer’s V = 0.18),這表示樣本量不足。因此建議在未來進行更大樣本量的進一步分析,包括有關攻擊成功的訊息。 此外,根據目前的數據,擺臂技術的分佈在過去幾十年中沒有改變。 這意味著新的規則變化,如引入新的計分系統或自由球員,對揮臂技術沒有影響。
 
此研究中室內排球的這些結果不同於最近公佈的沙灘排球數據。 大多數女性和男性精英沙灘排球運動員都喜歡 BA-low 技術,而大多數精英室內排球運動員更喜歡 Circular 技術。 有趣的是,在分類樣本中,沒有女性精英沙灘排球運動員使用 Circular 技術。對於這些差異有多種解釋,雖然室內排球運動員在幾乎所有進攻情況下都必須使用扣殺 (hard spike),但這是由於對方防守和攔網球員的數量眾多;沙灘排球運動員是使用shot (有點像是室內排球用手腕去打點>力量的打法)不太猛烈但精確的攻擊來得分。 根據文獻的說法,尤其是女性沙灘排球運動員會進行了大量shot(約 50%;男性:約 41%),這可以解釋沒有女性運動員使用 Circular 技術。 shot更容易在手臂擺動技術中玩花樣,包括在揮臂階段結束時的停止運動,尤其在 Bow-and-arrow 技術中,而使用圓弧技術的高角速度更難以減慢或停止連續運動。另一種解釋可能是沙灘排球通常使用前臂傳球技術,球員會等著看球的軌跡,然後開始三步或四步接近。這類似於接球不佳或防守後打修正的作法。文章沒有分析可能會在這些情況下調整其技術的球員所使用的技術。此外,在沙灘排球中,由於沙子不穩定和跳躍過程中重心較低,因此不能經常使用 Circular技術,因為運動員試圖使用手臂更大程度地揮臂,來伸展髖關節以保持推進期時的垂直運動。與室內表面相比,這些運動學差異還與沙灘上較低的跳躍高度有關。綜上所述,可以解釋為什麼在沙灘排球比賽中很少見到Circular技術。
 
過度使用導致的肩痛在精英室內排球和沙灘排球運動員中很常見,但在沙灘排球運動員中似乎更常見。文獻報告說,在 FIVB 沙灘排球錦標賽期間,大約 63% 的精英沙灘排球運動員患有急性肩痛,另一篇報導說,本賽季有 44% 的男性室內排球運動員和 42% 的女性室內排球運動員遭受肩部問題。 造成這種差異的一個原因可能是傳統技術(Straight、BA-high、BA-low)在所有技術中所佔的百分比高於室內排球(73% 對 35%)。這項研究並非沒有局限性。 首先,結果基於小樣本量,這在分析世界級運動員時一直是一個缺點。 其次,此觀察性研究提供的數據並未提供手臂擺動技術與肩部損傷或表現之間的直接關係。因此,我們強烈建議未來的實驗研究,例如包括生物力學數據,調查傷害預防與技術之間的關係。 第三,對另一項研究中收集的現有數據進行了與沙灘排球數據的比較。
   ↑排球少年裡有提到,雖然他的B+A畫得比較像Snap
[結論]
女性和男性世界級室內排球運動員存在五種可區分的擺臂技術,表示需要調整擺臂技術訓練,因為大多數排球教科書僅建議Bow and Arrow技術。 與傳統技術(Stright和BA-high)相比,替代技術(Circular & Snap)的高頻率支持之前的結果,表示替代技術可能有利於球速和傷害預防。教練應該利用這些知識向年輕球員和有肩部問題的資深球員傳授成功和健康的技術。揮臂技術的分佈與性別或比賽位置沒有顯著相關,並且沒有因 2000 年計分系統的變化而改變。然而,比賽位置的中等影響表示更專業化以提高表現的潛力。觀察到與傳統技術更頻繁的沙灘排球的顯著差異表示,這種運動有可能改善傷害預防。 然而,需要進一步研究將手臂擺動技術與運動表現和傷害直接聯繫起來。

ref:
https://www.jssm.org/volume21/iss3/cap/jssm-21-465.pdf

 
 

9 thoughts on “[排球] 菁英排球選手的扣球揮臂分析”

  1. “All other techniques include a stop of the movement at the end of the cocking phase before the arm moves forward again. This could reduce the time for the arm swing movement, which should be measured in a future study.” (本文翻譯:所有其他技術包括在手臂再次向前移動之前,在揮臂階段結束時停止運動。 這可以減少手臂擺動運動的時間,這應該在未來的研究中進行測量。)

    原文這段個人感覺想表達的意思是相較於Circular的揮臂方式,其他揮臂方式在完成「手臂後引」到「手臂揮出」擊球間可以觀察到有相對明顯的短暫停滯時間(相較於Circular則是連貫的動作,整個揮臂動作沒有停滯)。 ps不過我這解釋逸脫文義太多,僅供參考

    另外,沙灘排球使用的擊球技巧「Cut Shot」,在Youtube搜尋影片應該就能有比較清晰的意象,
    描述上或許可以說是:用改變手掌、手腕包球去改變擊球方向,相較於強扣來說,更著重於扣球的方位、落點。

    1. 原文這段個人感覺想表達的意思是相較於Circular的揮臂方式,其他揮臂方式在完成「手臂後引」到「手臂揮出」擊球間可以觀察到有相對明顯的短暫停滯時間(相較於Circular則是連貫的動作,整個揮臂動作沒有停滯)。 ps不過我這解釋逸脫文義太多,僅供參考
      ↑這段是這樣沒錯,我用google translate幫打字大法沒修到這段翻很爛的部分QAQ,謝謝提醒
      再來cut shot基本上就是手腕為主沒錯,有點像是打點>力量,只是我想不到適合的描述,想用finger ball講但沙排不能用手指去改變方向。

      1. 感謝版主的翻譯,當初讀原文真的挺硬的,現在有中譯版能比照真的方便審視很多!

        ps1關於Circular,我之前在IG粉專有看到相關退役球員的教學影片可以分享:
        https://youtu.be/qjhaDsAHsjc

        ps2另外,想分享我當初從Reddit上看到有人整理的運動科學教授的相關採訪,可以搭配閱讀:
        https://www.reddit.com/r/volleyball/comments/mts6so/the_best_and_correct_volleyball_armswingarm_swing/

        原文:https://ibvca.net/2020/interview-with-dr-george-giatsis-about-th-kinesiological-analysis-of-arm-swing-techniwues-in-beachvolleyball-players/

        文章最後提到的排球揮臂迷思挺直得一讀來解惑:
        尤其擊球位置(附上相關影片:https://youtu.be/zDmhE3N2s1Q),
        以及Circular相對會降低一些跳躍高度。

        1. 這很棒哎!我再來整理成中文造福其他排球人:>
          我是碰巧在準備演講加上看診遇到太多肩夾擠夾爛關節唇跟棘上肌的肌肉腱交界,再頂爛肩鎖關節,才來查到這文章的lol
          謝謝分享^^

      1. 看得出來,因為提及的內容根本文相似 XD
        排球教學的中文教材不易尋找,大家互相交流,
        也能替那些剛踏入排球圈的人早點尋獲資源,
        畢竟運動生涯短暫,能習成基礎儘早步上軌道總是好的。

        剛看了最新一篇關於排球的文才想到,
        前幾天那部日文講述扣球的頻道更新了最新一集:
        內容是關於肩胛骨控制以及上肢關節旋轉的角度,
        跟本文是最直接相關,更新在這裡:
        https://youtu.be/51SZ_FPEPmI

        ps另外,我有詢問到該Youtuber,
        應該下部影片就是要講述傳統揮臂技術和替代技術的差異,
        到時候再更新過來

        1. 太棒了這明確了讓自己了解生物力學上的優劣勢及為什麼要這樣作,還有與我臨床上所觀察到的結論蠻一致的。這些教材會對台灣排球技術,還有教學以及醫療臨床與返場訓練都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