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 排球員扣球姿勢與肩膀疼痛的關連性


↑對肩關節壓力最小的位置「零的位置」: 在肩胛平面上手往前上舉(像打招呼)約150度的姿勢時(有文獻說165度),肩關節的旋轉與滑動會最小,代表肱骨頭與肩盂間的接觸是最平滑的

最近在診間太常看排球人的肩膀,真的是一個比一個還要令人頭痛(扶額),所以順便找了一下關於排球的生物力學文獻。看到去年陽明大學一篇投在J Athl Train的文章 (作者是排球人哎),找了大專的排球員來探討關於肩膀疼痛的有無,是否會有特殊的扣球姿勢差異。

研究作出來發現,兩組的肩膀在扣球時動作模式是相似的,肩關節角度分別為上抬140度,水平外展75-80度,外旋115度。而在扣球時瞬間上抬角度落在115度,水平外展落在42-47度。發現在扣球瞬間會肩膀痛的人,肩胛骨後傾角度減少,內旋角度增加,這種模式在扣向身體對角區時更加明顯。幾位研究人員也發現過頭運動時這樣的角度改變會使得肩峰下空間變小,而增加肩夾擠的風險。有學者認為有肩夾擠的人在抬起手時,肩胛上轉與後傾角度不足合併肩內旋角度增加,也會使肩峰下空間減少。儘管各組的軀幹在擊球瞬間時沒有差異,但肩痛組的軀幹側屈角度在扣向對區的時候會減少。排球的扣球力量需要順暢的傳遞從軀幹通過肩骨傳遞到手臂。身體側屈的減少可能表示遠端部分過度使用,例如肩關節或肘關節。儘管沒有發現扣球過程中肩膀抬高角度的群體差異,但是在肩痛組中發現了肩關節水平外展的增加。

所以幾個結論
1. 不管有沒有肩膀疼痛的排球運動員都表現出相似的肩膀運動模式。
2. 肩部疼痛的排球運動員擊球時肩胛骨後傾角度減小,肩內旋動作增加,在甩對角線(跨過身體)的時候這種模式會更加明顯。
3. 肩部疼痛的排球運動員在扣球最大外展外轉揮臂時,會表現出肩關節水平外展角度增加和軀幹側屈角度降低。

來解讀一下文章的結論,所提的結果都是常見現代人生活出問題的肌肉群,肩胛前傾緊繃後傾無力,還有肩內旋緊繃外旋無力。雖然反覆扣球時離心的減速使得肩關節後囊增厚,因而造成肩外旋角度下降也是重要的原因。

註:
「肩胛骨後傾角度減小」是指肩前傾太多(肩前傾肌肉過強)或後傾力道不足(後傾肌肉無力)。
負責肩胛前傾的肌肉有胸小肌(pectoralis minor),二頭肌短頭(biceps brachii short head),喙肱肌(coracobrachialis)。
後傾的肌肉有中/下斜方肌(middle & lower trapezius)與前鋸肌(serratus anterior)
「肩內旋角度增加」可解讀為肩外旋力量不足,或是肩內旋過強。
負責肩外旋的肌肉有後三角肌(posterior deltoid),小圓肌(teres minor)與棘下肌(infraspinatus)
肩內旋的肌肉有前三角肌(anterior deltoid),胸大肌鎖骨頭/上胸(pectoralis major),闊背肌(latissmus dorsi),大圓肌(teres major)與肩胛下肌(subscapularis)。

#簡單講就是把代償的肌肉放鬆然後把肩胛穩定肌群先練起來再說
#不過根據相鄰關節假說與肌動學裡動力鏈的傳遞個人覺得胸椎活動度的角度也是很吃重的
#代償就先別管了太多太難QQ

ref: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0657718

發表迴響